惠民新村與惠民二村的興建

創作者: 陳仁勇

時間: 1969/1/1 上午 12:00:00

關鍵字: 天主教靈醫會;馬公老照片;惠民二村;惠民新村;澎湖;澎湖外來信仰;澎湖老照片;羅德信

圖一為1968年(民國57年)落成的惠民新村,照片中林炳坤服務處原來只有二層樓,是新村的活動中心。圖二為惠民二村的現況(2014年(民國103年))。圖三、圖四為惠民新村、惠民二村的門牌2014年(民國 103 年)。圖五為惠民二村附設的惠民幼稚園畢業照(後排中為羅神父其右為聖家會劉桂蘭修女,民國58年)。 羅德信神父(Antonio Crotti,1915-1987 )在傳教的過程中,看到馬公尚有不少的貧困民眾,沒有自己的家屋。這些人大多數來自離島或較偏僻的鄉下,為了工作離開家人,獨自住在馬公擁擠的小房間。為了使他們也能安居樂業,和家人一起生活,羅神父思索結合外來的資源和人民的力量,為這些馬公的外地人籌建低價公寓。由於台灣的政府有提供低率貸款獎勵自行興建國民住宅的興建國民住宅條例,加上羅神父希望讓無殼貧民能貢獻己力,改善自己的生活,這樣就更有成就感,而不只是依賴救助的可憐人。他組織地方人士成立慈善委員會和貸款基金,購買土地和建築材料,再以「天主教福利會」(Catholic Relief Services)提供的麵粉、麥片、奶粉、乳瑪琳、二手衣物和其他生活物資為工資,以自助助人、義務勞動的方式,配合建築工程的進行,在1968年(民國 57 年), 於現在文化中心附近,當時馬公近郊的空曠地區,完成水泥式住宅,在村內設置圖書室和活動中心,命名為「惠民新村」,以紀念十年前建立的惠民醫院。 由於切合民眾需要,這些低價公寓很受歡迎,羅神父於是再次於中興國小附近規劃興建「惠民二村」仍以貧困、沒有居所的縣民為對象,不分省籍或宗教信仰,提供住屋,給無殼蝸牛一個溫暖的家。惠民二村的建築比「惠民新村」美觀實用。空間多了四坪,也有新式的化糞池。羅神父也在二村,規劃一間幼稚園和一間圖書室兼活動中心,使新村居民的兒童有教育和玩樂的地方,也可當作社區集會活動的場所。 1969年(民國 58 年 5 月 18 日)教廷駐華大使艾可儀(Luigi Accogli,1917-2004)和唐汝琪主教(Frederic A. Donaghy,1903-1988)來到馬公近郊,為惠民二村落成典禮剪綵。對當時仍算地處離島的澎湖政府單位而言,可算是件大事。

最新文章
韋恩颱風

1986/1/1 上午 12:00:00

大倉碼頭落成紀念

1964/1/1 上午 12:00:00

西衛宸威殿諸神誕辰日期表

2019/6/12 上午 1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