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信仰與記憶
20190831風櫃金府王爺開光點眼002
威武金王殿,昔日稱為德安宮,扼守於風櫃半島東方出入口門戶。據稱,早年風櫃人丁稀少,居民憂於鬼魂英烈,獲得村里宮廟溫王宮的溫府王爺允肯,在村里出入口要道供奉萬善爺鎮煞,即為此廟的起源。之後,風櫃半島人丁漸旺,德安宮又陸續由溫王宮迎來金、邱、羅三位王爺,繼而迎來開天先帝坐鎮,廟名改為金王殿,後更名為威武金王殿,萬善爺則功成身退改居陪祀。此系列照片為2019年8月31日,廟方為主祀的金府王爺神像舉行開光點眼儀式的活動紀錄。本圖中,鄉老正將金身請入殿中。影像紀錄、提供:呂家漢 協力:郭筱葳 文字說明:吳令丞
20190831風櫃金府王爺開光點眼003
威武金王殿,昔日稱為德安宮,扼守於風櫃半島東方出入口門戶。據稱,早年風櫃人丁稀少,居民憂於鬼魂英烈,獲得村里宮廟溫王宮的溫府王爺允肯,在村里出入口要道供奉萬善爺鎮煞,即為此廟的起源。之後,風櫃半島人丁漸旺,德安宮又陸續由溫王宮迎來金、邱、羅三位王爺,繼而迎來開天先帝坐鎮,廟名改為金王殿,後更名為威武金王殿,萬善爺則功成身退改居陪祀。此系列照片為2019年8月31日,廟方為主祀的金府王爺神像舉行開光點眼儀式的活動紀錄。本圖中,福官正在執行科儀。影像紀錄、提供:呂家漢 協力:郭筱葳 文字說明:吳令丞
20190831風櫃金府王爺開光點眼004
威武金王殿,昔日稱為德安宮,扼守於風櫃半島東方出入口門戶。據稱,早年風櫃人丁稀少,居民憂於鬼魂英烈,獲得村里宮廟溫王宮的溫府王爺允肯,在村里出入口要道供奉萬善爺鎮煞,即為此廟的起源。之後,風櫃半島人丁漸旺,德安宮又陸續由溫王宮迎來金、邱、羅三位王爺,繼而迎來開天先帝坐鎮,廟名改為金王殿,後更名為威武金王殿,萬善爺則功成身退改居陪祀。此系列照片為2019年8月31日,廟方為主祀的金府王爺神像舉行開光點眼儀式的活動紀錄。本圖中,福官正在執行科儀。影像紀錄、提供:呂家漢 協力:郭筱葳 文字說明:吳令丞
20190831風櫃金府王爺開光點眼005
威武金王殿,昔日稱為德安宮,扼守於風櫃半島東方出入口門戶。據稱,早年風櫃人丁稀少,居民憂於鬼魂英烈,獲得村里宮廟溫王宮的溫府王爺允肯,在村里出入口要道供奉萬善爺鎮煞,即為此廟的起源。之後,風櫃半島人丁漸旺,德安宮又陸續由溫王宮迎來金、邱、羅三位王爺,繼而迎來開天先帝坐鎮,廟名改為金王殿,後更名為威武金王殿,萬善爺則功成身退改居陪祀。此系列照片為2019年8月31日,廟方為主祀的金府王爺神像舉行開光點眼儀式的活動紀錄。本圖中,法師正進行科儀。影像紀錄、提供:呂家漢 協力:郭筱葳 文字說明:吳令丞
20190831風櫃金府王爺開光點眼006
威武金王殿,昔日稱為德安宮,扼守於風櫃半島東方出入口門戶。據稱,早年風櫃人丁稀少,居民憂於鬼魂英烈,獲得村里宮廟溫王宮的溫府王爺允肯,在村里出入口要道供奉萬善爺鎮煞,即為此廟的起源。之後,風櫃半島人丁漸旺,德安宮又陸續由溫王宮迎來金、邱、羅三位王爺,繼而迎來開天先帝坐鎮,廟名改為金王殿,後更名為威武金王殿,萬善爺則功成身退改居陪祀。此系列照片為2019年8月31日,廟方為主祀的金府王爺神像舉行開光點眼儀式的活動紀錄。本圖中,正在為神像金身進行開光點眼。影像紀錄、提供:呂家漢 協力:郭筱葳 文字說明:吳令丞
20190831風櫃金府王爺開光點眼007
威武金王殿,昔日稱為德安宮,扼守於風櫃半島東方出入口門戶。據稱,早年風櫃人丁稀少,居民憂於鬼魂英烈,獲得村里宮廟溫王宮的溫府王爺允肯,在村里出入口要道供奉萬善爺鎮煞,即為此廟的起源。之後,風櫃半島人丁漸旺,德安宮又陸續由溫王宮迎來金、邱、羅三位王爺,繼而迎來開天先帝坐鎮,廟名改為金王殿,後更名為威武金王殿,萬善爺則功成身退改居陪祀。此系列照片為2019年8月31日,廟方為主祀的金府王爺神像舉行開光點眼儀式的活動紀錄。本圖為神像開光點眼的近照。影像紀錄、提供:呂家漢 協力:郭筱葳 文字說明:吳令丞
20190831風櫃金府王爺開光點眼008
威武金王殿,昔日稱為德安宮,扼守於風櫃半島東方出入口門戶。據稱,早年風櫃人丁稀少,居民憂於鬼魂英烈,獲得村里宮廟溫王宮的溫府王爺允肯,在村里出入口要道供奉萬善爺鎮煞,即為此廟的起源。之後,風櫃半島人丁漸旺,德安宮又陸續由溫王宮迎來金、邱、羅三位王爺,繼而迎來開天先帝坐鎮,廟名改為金王殿,後更名為威武金王殿,萬善爺則功成身退改居陪祀。此系列照片為2019年8月31日,廟方為主祀的金府王爺神像舉行開光點眼儀式的活動紀錄。本圖為另一張為神像金身開光點眼的近照。影像紀錄、提供:呂家漢 協力:郭筱葳 文字說明:吳令丞
20190831風櫃金府王爺開光點眼009
威武金王殿,昔日稱為德安宮,扼守於風櫃半島東方出入口門戶。據稱,早年風櫃人丁稀少,居民憂於鬼魂英烈,獲得村里宮廟溫王宮的溫府王爺允肯,在村里出入口要道供奉萬善爺鎮煞,即為此廟的起源。之後,風櫃半島人丁漸旺,德安宮又陸續由溫王宮迎來金、邱、羅三位王爺,繼而迎來開天先帝坐鎮,廟名改為金王殿,後更名為威武金王殿,萬善爺則功成身退改居陪祀。此系列照片為2019年8月31日,廟方為主祀的金府王爺神像舉行開光點眼儀式的活動紀錄。本圖為法師作法的情形。影像紀錄、提供:呂家漢 協力:郭筱葳 文字說明:吳令丞
西吉宮
「西吉宮」原本位於澎湖縣望安鄉西吉村位置,處在澎湖的離島--西吉島上。戰後以來,西吉島經濟停滯發展,到民國五十年代時,島上原有居民逐漸搬離人數漸減。加上當地生活物資與條件的缺匱,後來由澎湖縣政府出面協助居民遷村。民國68年7月,澎湖縣政府發佈公告,將西吉村併入東吉村一起管理,西吉村也因此成為無人島。村民們基於信仰與傳統,就將西吉宮神明改遷、移請到馬公市文林街上。由原村民集資購買下的房子原外觀雖為一般住宅,但遷移後的西吉宮依然是西吉人心中的重要信仰,主祀池府王爺。截至拍照時( 2018年12月)一樓門楣上掛有“行臺”牌子,代表著西吉宮目前有請王駐蹕,併升“行臺”牌。位於二樓外的石柱對聯爲:「池水澄清景運宏開安四境」,「王恩浩盪黎民廣被慶千秋」;昭示了主祀神為池府王爺。
重光里石敢當(空地處)
此座石敢當位於馬公市五福路21號旁空地上,旁邊附近是一般住家。石敢當石碑上書文字:石敢當杀止。據稱此石敢當鎮煞之設置,是因後方隆起之小土丘被安葬墳墓,破壞了地方原來風水。所以後來就由重光威靈殿精通地理風水的邱大王,降旨於此,要設立石敢當鎮住煞氣。果然,自從石敢當設置於該處後,村莊裡居民所養的雞才開始會啼,狗也才會吠,地方漸漸恢復平靜。(資料來源:2019訪談時任威靈殿鄉老-葉龍泉先生)
鎖港北極殿五府千歲千秋寶艦開斧儀式
此影片為2018年7月14日,由郭偉民先生所拍攝的影片,此次影片內容主要為拍攝馬公市鎖港里北極殿的王船開斧儀式,而王船開斧儀式,是為了建造王爺代天巡狩的寶艦,在將原木雕製成龍骨前,要先象徵性地用斧頭劈擊。這項儀式通常由廟方選定良辰吉日進行,用意為稟告五府千歲即將開始建造王船,並祈求建造過程一切順利平安。開斧儀式的供桌,桌上會擺上三牲素果,以及小法科儀使用的令旗、法鞭及咒語簿等,供小法師做法請求儀式順利。其中特別的為造船師傅王旭輝正以魯班尺測量龍骨長度,是否符合此次王爺指示的長度10尺6吋,並以尺規測繪龍骨中心點。
北辰宮朱府王爺請帝公踏地尋廟地傳說
此文出自於余光弘,《媽宮的寺廟》(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8),頁138-139。澎湖縣長安里北辰宮朱府王爺原是媽宮城內北甲地區的神明會祀神,由二十二家戶輪流奉祀於自家中。相傳朱府王爺附身於鄰近的東甲北極殿主神帝公(即玄天上帝)的乩童身上,表明要請帝公代為踏尋廟地,乩童即單腳跳到今日北辰宮的廟地,示意在此建廟。神明會信徒與北甲居民見此神蹟,吸引更多北甲居民加入祭祀,眾人出錢出力建廟北辰宮。朱府王爺自西元1860左右輪流奉祀於民家,時間長達四十年,後來於西元1899年才首度建廟,相傳北辰宮建廟的契機即與此件朱府王爺顯靈事蹟有關。
風櫃溫王殿溫府王爺展神威協尋遺失庫銀(版本二)
此傳說節錄於歐佩怡,〈澎湖的王爺信仰及其傳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5),頁125。由澎湖縣風櫃里溫王殿法師陳浩荃先生所口述,傳說中當時官府庫銀遭竊,要求風櫃居民交出,否則將嚴懲全村。無辜村民為此六神無主,主神溫府王爺展現神威尋回失物,也為信徒免去官府責罰的災禍。此則傳說中,若村民無法按時找到遺失的庫銀,便會受到官府責罰,作為村廟主神的溫府王爺為全村排解共同危機,此屬於臺灣民間宗教信仰中常見的神明保境安民傳說類型。
鎖港北極殿池府王爺升職為玄天上帝的傳說
此文出自於 林文鎮等人編纂,《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 第十二輯馬公鐵線里、鎖港里》(馬公:澎縣馬公市公所,2007),頁34。前半部講述澎湖縣鎖港里北極殿為何從「池王廟」更名為「北極殿」,鎖港北極殿原主祀從井垵請來的池府王爺,後因池府王爺鎮守有功而升格為玄天上帝,廟名配合主神的升格而更名。此種將「王爺」、「玄天上帝」作為神明職位,依功績「王爺」可變成「玄天上帝」,在澎湖此種情形多發生於澎南地區。後半部則記載了鎖港北極殿歷次廟宇修建,以及民國70年(1981)籌備重建的經過。
合界淨港
這張圖是合界威揚宮池府王爺神誕日第二天遶境的最後拍攝的,這是類似一種淨港的儀式,通常都會由遶境隊伍的先鋒官,大多是太子爺,因為先鋒官的轎子通常較小、較為輕便,而且太子爺是小孩子也比較愛玩,同時神明下水也有淨港的功能。不過當天比較特別的是,威揚宮文衡聖帝的轎子也跟著下水一起淨港,這是比較少見的,而且抬文衡聖帝轎的大人們還比抬太子轎的年青人還瘋,在上面看的時候覺得特別有趣。本文為參與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澎湖學研究中心所舉辦「澎湖島嶼生活記憶」工作坊之學員,於參與活動期間所進行之田野觀察記錄。
請王的方法(桶盤耆老口述)
近幾十年以來隨著「游地河」的送王方式減少,已少有因拾獲飄流的實體王船而請王的情形,目前請王多是客神王爺透過乩童表示駐蹕意願,或是信徒向上蒼請求派駐客神王爺。此位受訪的澎湖縣桶盤耆老在談論請王方式,認為客神王爺不會自己前來,需要信徒請求主神向上蒼申請,並強調桶盤對於王爺的需求,認為討海人非常需要王爺來保佑生命安全。另外,近來桶盤的討海人數量遞減,桶盤信徒對於請王的需求是否仍持續,以及請王的方式仍強調須透過申請,值得未來持續關注。
寺廟主神與客神王爺的關係(歐永來與林千發口述)
受訪者認為客神王爺與鎮殿王爺是兩條跑道,客神王爺有尚方寶劍與令牌,可以遊府吃府、遊縣吃縣,因此權力較大,可以處理其他村莊、跨區的(本村與外村)與比較嚴重的事務。試駕是挑戰神明權威的行為,從受訪者的語氣可看出比較其他神明,客神王爺是更不可試駕的對象。朱王與康王是鎮守於澎湖縣案山里北極殿的王爺,其職務便如主神玄天上帝,負責案山社區內的事務。同樣是王爺的朱王與康王,因鎮於殿中,便僅能負責轄區內的事務,而無法如客神王爺一般處理跨轄區、外村的、比較嚴重的事務。或許正因客神王爺此種特有的職掌大權,使得案山北極殿已有鎮於殿內的朱王與康王,仍需恭請客神王爺,即便送王時所費不貲,但信徒仍渴求擁有此種大權的客神王爺,以作為村莊無形的防護系統。(附註:歐永來,出生於民國三十九年,國中畢業,於海軍馬公計畫處退休,現任案山北極殿當然委員及法師助理,亦曾任鄉老。林千發,男性,出生於民國六十年,高職畢業,任職於海軍馬公木工廠,現任案山北極殿法師長,亦曾任小法與頭家。)
主神王爺與客神王爺的關係(孫仲箎口述)
此由孫仲箎先生口述主神王爺與客神王爺的關聯性與不同之處。(孫仲箎,男性,出生於民國三十八年,師範學校畢業,國民中學校長退休,現任澎湖縣長安里北辰宮委員,曾長年擔任北辰宮明善堂正鸞手。)孫仲箎先生未將客神王爺視為正神,而是「半陰半正」的祀神,故需領有玉帝的旨意,才能駐蹕於廟內;而主神王爺是由客神王爺升職而來,已完全具備正神的資格而成為寺廟主神。為何已有主神王爺鎮守地方,還需要恭請「半陰半正」的客神王爺呢?原因也正是因為客神王爺「半陰半正」的特質,使其職掌可橫跨陰陽之間,直接與鬼靈溝通或加以懲治,為信徒協調陰陽之間的事務。
王爺驅逐大流感(一)
1918年全球爆發西班牙型流感,可以簡單分為三波,第一波發生於1918年春季,第二波發生於1918年秋季,第三波發生於1919年冬季至1920年年春季。這一波的大流感也傳入臺灣,在當時造成約4萬餘人的死亡。依據丁崑健的研究,流感接初始於於基隆, 10月下旬,由北而南往南擴散至新竹、台中、台南、打狗(今 高雄)及阿猴(今 屏東)等地,並藉由海運傳入花蓮港和澎湖。澎湖人口57,865人中有17,418人感染,256人死亡。 此波大流感,將近三分之一的澎湖人口被感染,死亡率0.44%,可謂恐怖之至。面對如此嚴重的瘟疫,媽宮港又是澎湖最重要的門戶,媽宮南甲海靈殿(蘇王爺宮)眾鄉老,乃在1918年12月流感期間參議,於媽宮港恭請代天巡狩的王爺入廟安位,接著出巡鎮境,果真疫情逐漸緩和。眾爐下不勝心感,因此原本早應辦理的迎王、送王活動,一延再延。1920年4月,海靈殿眾鄉老覺亦議循例,先為恭迎,然後致送,並定於國曆5月6日即舊曆3月18日辦理。5月6日當天卻遇到降雨因而順延至5月8日舉行。
王爺驅逐大流感(二)
同年5月14日,《臺灣日日新報》報導<送王爺祭>,5月8日9日舉行的送王祭,有15,000人湧入媽宮,活動花費30,000元左右,各種藝閣與芝居(戲劇)演出,盛況空前。 當天參與迎王活動的團體,除了南甲為王爺出巡的鹽米諸儀隊之外,次為北甲朱王爺神轎及藝閣旗樂。再則為臺廈郊天上聖母鑾轎,海壇、銅陵、提標三館。此外,東甲的藝閣、大案山及後窟潭等地亦共襄盛舉。朝陽街的南管樂團與南甲三王的儀仗則殿後。由於人潮擁擠,巡行的隊伍歷經三個小時才出北城門往埔仔尾及後窟潭行臺前進。遊行遶境的隊伍,綾羅綢緞製成的旗海飄揚,又以北甲的最為出眾。南甲的小孩則裝扮成砲兵大隊,拖著一紙製巨砲,沿途朗奏軍歌。駛犁歌、東坡遊船、周漁婆灑網、蜈蚣粉妝樓等傳統藝閣亦頗受好評。如此熱鬧的場景,傳統與現代兼具。
神明購木料
合界威揚宮的創建有許多傳奇,據傳為了建廟所需的材料,池府王爺某日黃昏幻化人身到福建訂木料、瓦片等建廟材料,沒想到隔日所付訂金都變成金紙!店家知曉是神尊特別前來預訂,因此如約將木料送達姑婆嶼南方,讓木料依風向隨海流飄向合界,由村民從海邊撿拾回來建造。但是有少數木料卻飄往他方,結果被其他漁村的人民撿拾後據為己有,沒想到卻因此生病。因為生病一直無法醫治,乃祈問當地神明,才知曉是因為撿拾的木料是池府王爺建廟的材料,才導致身體微恙,只需將其返還即可痊癒。果真把木料返還以後,身體自然康復。
飛瓦傳奇
合界威揚宮的創建有許多傳奇,據傳在建廟過程中,繼木料事件後,池府王爺後來又降旨言稱:「將有飛瓦神蹟示現合界頭!」風聲一出,萬人空巷,大家都期待一睹飛瓦神蹟。等到神明指示的當日,瓦片從船倉運出時,神明要眾人排隊接龍,齊心全力將瓦片傳接上岸,從船艙綿延一兩百公尺瓦不落地直達廟地,遠望如龍在天、如同飛瓦,此時眾人才驚嘆,原來這就是所謂的神蹟、飛瓦的傳奇,是池王爺為了早日完成建廟事宜,以神靈智慧幽默動員信眾完成搬運的功績。本文為參與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澎湖學研究中心所舉辦「澎湖島嶼生活記憶」工作坊之學員,於參與活動期間所進行之田野觀察記錄。
劍指泉眼
合界威揚宮的池府王爺有許多神蹟,據傳合界連年旱災,水井乾涸,村民苦無水可喝,於是請示神明祈求普降甘霖,因好幾年沒下雨,王爺降示「明日午時,帶領鄉佬尋找水源」,古時未有探測儀器,池府王爺降壇持劍,劍指泉眼,下挖不到一尺及見水源,至此此井從未乾涸,水源不斷。 另外后螺也有一個點井之處,位在沙灘近處,水質清澈甘甜。不過王爺亦有指示,合界井為飲用井,后螺井則適合洗滌。但是因為后螺居民離洗滌井較近取得方便,就一直以洗滌井水拿來飲用,據說這是造成后螺人丁較合界少的原因。本文為參與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澎湖學研究中心所舉辦「澎湖島嶼生活記憶」工作坊之學員,於參與活動期間所進行之田野觀察記錄。
王爺驅逐大流感(三)
王爺,又稱為王爺公、千歲、千歲爺、恩主、恩主公或代天巡狩。澎湖內多處設有王爺廟,早期先民多認為王爺為瘟神,現今則被視為守護神。大正7年(1918)的全球流行性感冒,毫無疑問的是一場大瘟疫,「王爺」不僅可以施瘟懲罰失序的人間,更是仁民愛物、抗逐瘟疫的神明。瘟疫透過港口與船隻四處流竄,大正7年(1918)的大流感是最佳的詮釋。請王、迎王、送王、請瘟神離開,最後所有污穢髒東西跟著王船一起焚燒,淨化世界。然而,澎湖的王爺,卻常常解決民瘼,為人愛戴,而一延再延始離境,也是澎湖王爺信仰殊異之境。
王爺驅逐大流感(四)
《澎湖廳志》中的澎湖的王爺信仰韻味繚繞,歷久不衰,廳志內記載:各澳皆有大王廟,神各有姓,民間崇奉維謹。甚至造王船、設王醮,其說亦自內地傳來。內地所造王船,有所謂福料者,堅緻整肅,旗幟皆綢緞,鮮明奪目;有龍林料者,有半木半紙者。造畢,或擇日付之一炬,謂之遊天河;或派數人駕船遊海上,謂之遊地河。皆維神所命焉。神各有乩童,或以乩筆指示,比比然也。澎地值豐樂之歲,亦造王船,顧不若內地之堅整也,具體而已。間多以紙為之,然費已不貲矣。或內地王船偶遊至港,船中虛無一人,自能轉舵入口,下帆下椗,不差分寸,故民間相驚以為神。曰王船至矣,則舉國若狂,畏敬持甚,聚眾鳩錢,奉其神於該鄉王廟,建醮演戲,設席祀王,如請客然,以本廟之神為主,頭家皆肅衣冠,跪進酒食。祀畢仍送之遊海,或即焚化,亦維神所命云。竊謂造船送王,亦古者逐疫之意,使遊魂滯魄有所依歸,而不為厲也。南人尚鬼,積習相沿,故此風特甚,亦聖賢所不盡禁。然費用未免過奢,則在當局者之善於撙節已。
火燒坪靈光殿「聖德宏施」匾
位於光榮里之靈光殿,俗稱「火燒坪宮」,其創立有過一則傳說,約在明末清初,火燒坪人在海邊發現三具溺水之屍首,將其埋葬在今靈光殿廟址處,此後凡居民有事求告皆十分靈驗,於是被尊稱為「諸靈公」。日治時期曾有村民8人商議替諸靈公雕塑金身後未果。昭和4年(1929)保正陳江成在家中成立鸞堂「化新社一善堂」,待諸靈公經玉帝一再擢升為王爺後,於昭和7年(1932)神明指示興廟時候已到,因此里民奔走集資,新廟以「紫稜」為名,主祀朱府王爺,並有關聖帝君並肩鎮殿。至昭和9年(1934),廟方有感「紫稜殿」之名與其他角頭廟略顯突兀,便改為「靈光殿」,沿用迄今。現有廟貌為民國61年(1972)建造落成,民國107年(2018)修復。此為廟內之「聖德宏施」匾,木質,紅底,燙金陰刻「聖德宏施」。落款上聯書寫「恭祝靈光殿朱府王爺聖誕千秋」,下聯為「本社弟子 澎湖縣長賴峰偉敬献 中華民國九十年十月吉旦」。
火燒坪靈光殿朱府王爺神像
位於光榮里之靈光殿,俗稱「火燒坪宮」,其創立有過一則傳說,約在明末清初,火燒坪人在海邊發現三具溺水之屍首,將其埋葬在今靈光殿廟址處,此後凡居民有事求告皆十分靈驗,於是被尊稱為「諸靈公」。日治時期曾有村民8人商議替諸靈公雕塑金身後未果。昭和4年(1929)保正陳江成在家中成立鸞堂「化新社一善堂」,待諸靈公經玉帝一再擢升為王爺後,於昭和7年(1932)神明指示興廟時候已到,因此里民奔走集資,新廟以「紫稜」為名,主祀朱府王爺,並有關聖帝君並肩鎮殿。至昭和9年(1934),廟方有感「紫稜殿」之名與其他角頭廟略顯突兀,便改為「靈光殿」,沿用迄今。現有廟貌為民國61年(1972)建造落成,民國107年(2018)修復。此為靈光殿主祀神朱府王爺神像。
火燒坪靈光殿「仰慕恩光」匾
位於光榮里之靈光殿,俗稱「火燒坪宮」,其創立有過一則傳說,約在明末清初,火燒坪人在海邊發現三具溺水之屍首,將其埋葬在今靈光殿廟址處,此後凡居民有事求告皆十分靈驗,於是被尊稱為「諸靈公」。日治時期曾有村民8人商議替諸靈公雕塑金身後未果。昭和4年(1929)保正陳江成在家中成立鸞堂「化新社一善堂」,待諸靈公經玉帝一再擢升為王爺後,於昭和7年(1932)神明指示興廟時候已到,因此里民奔走集資,新廟以「紫稜」為名,主祀朱府王爺,並有關聖帝君並肩鎮殿。至昭和9年(1934),廟方有感「紫稜殿」之名與其他角頭廟略顯突兀,便改為「靈光殿」,沿用迄今。現有廟貌為民國61年(1972)建造落成,民國107年(2018)修復。廟內有一「仰沐恩光」匾。木質,黑底,燙金陰刻「仰慕恩光」四字。落款上聯書寫「歲次庚戌年菊月吉旦」,下聯為「本殿總董事胡來順敬叩」。
火燒坪靈光殿「聖德參天」匾
位於光榮里之靈光殿,俗稱「火燒坪宮」,其創立有過一則傳說,約在明末清初,火燒坪人在海邊發現三具溺水之屍首,將其埋葬在今靈光殿廟址處,此後凡居民有事求告皆十分靈驗,於是被尊稱為「諸靈公」。日治時期曾有村民8人商議替諸靈公雕塑金身後未果。昭和4年(1929)保正陳江成在家中成立鸞堂「化新社一善堂」,待諸靈公經玉帝一再擢升為王爺後,於昭和7年(1932)神明指示興廟時候已到,因此里民奔走集資,新廟以「紫稜」為名,主祀朱府王爺,並有關聖帝君並肩鎮殿。至昭和9年(1934),廟方有感「紫稜殿」之名與其他角頭廟略顯突兀,便改為「靈光殿」,沿用迄今。現有廟貌為民國61年(1972)建造落成,民國107年(2018)修復。廟內有一「聖德參天」匾。上聯落款「馬公市光榮里靈光殿惠存」,下聯落款「澎湖防衛司令部司令官陸軍中將宋川強敬献 民國八十二年歲次癸酉九月吉旦」。
重光里威靈殿之池王爺藥籤
此「池王藥籤桶」為澎湖縣馬公市重光里威靈殿所有。關於過去使用的方式,威靈殿老法師長如是介紹:「以前廟裡面有藥籤可以求,但政府公告之後,就不會給民眾了,要自己去弄(指藥),那好運歹運,要問運途啦。求藥籤的方式是:藥籤拿了那一桶的,要一直搖會有一支高起來。要放在桌上擲筊問是不是這支,是,他會給你聖筊。問一次就可以。若不是,就要重抽。不是直接抽的,要搖搖搖搖抽最高的那一支。」現在的廟公已經沒有在幫忙解釋籤文,很久以前是有的,但因為老一輩都不在了。現在只好去別的地方「救」(指去求解籤)。過去老者還在時,會賜藥草給你「吃傷、吃敗、吃病」等,祈求時要先問神,看要賜靈符還是藥籤。藥籤現在還有留著,仍保留在舊廟(舊廟建築內,即將拆掉重建新廟),總共有32副藥籤。(訪談威靈殿的資深老法師長葉甲寅先生)
「王船撿人」的傳說(桶盤耆老口述)
「王船撿人」的傳說是澎湖地區常見的傳說類型,此位桶盤耆老的訪談內容有許多關於「王船撿人」的傳說。受訪者表示讓人最恐懼的是被乘坐王船的王爺抓走,討海人最怕的是邪的王船抓交替。上蒼所派出的王爺是不會抓人的,是為其開道的家將(陰兵)會,上蒼所指派王爺抓人僅在替上天執行「點口」任務,解決世間人口過多的問題。我們村莊的王爺不會抓人,還會替村民向其他王爺交涉,勿抓走自己的村民,如果我們村里的人有被王船抓走,那也是王爺船上的水手抓的。乘坐王船的王爺奪取人命的形象,似乎被討海人投射為與大海搏鬥而時常面臨生命威脅,因此受訪者說道「討海人很需要王爺」、「討海人比較注重安全」,讓其最害怕又是王爺找上門抓人,還將漁獲欠收、屢逢怪事等亦歸因於衝撞到王船。乘坐王船的王爺是討海人最恐懼的,而討海人誠心祭祀的也是王爺,村莊的主神王爺變成為與其他王爺交涉,阻止其抓走村民性命,客神王爺亦被認為更具人脈能與其他王爺交涉。如此,我們可以說王爺信仰構築了桶盤人的宗教信仰體系,既是桶盤人最深的恐懼,亦是化解恐懼的受護神。
傳說中王爺的分類(桶盤耆老口述)
此則口述提供了福海宮王爺信仰中體系化的分類,寺廟中的主神王爺作為地方官勸化村民,客神王爺在任期內駐蹕地方,另外還有四處明察善惡的監察天君與執行點口的三十六路千歲,反映出王爺信仰亦受到民間信仰模仿帝國官僚體系的特質。王爺亦如帝國官僚般具有階級之分,千歲之上有都督王爺,之上還有監察天君。另外,不論三十六路千歲、監察天君或是駐蹕地方的客神王爺,皆是由上天派遣而來,地方王爺亦是代天勸化,由玉帝直接賜封至地方的客神王爺更是令信徒引以為傲,廟前可設立紅色旗杆以顯示其不凡,皆反映出信徒對於上蒼關注的渴求,透過各種不同職掌的王爺與千歲,建立起層層無形的護民與監察善惡的網絡,成為安定信徒的精神力量。
主神王爺與客神王爺的關係(桶盤耆老口述)
桶盤福海宮主祀溫府王爺,溫府王爺作為主神,常駐於廟中,另外福海宮還有請王的習俗,恭請客神王爺駐蹕於廟中,待任期完畢,即離境回天。福海宮已有王爺作為主神,為何還需恭請客神王爺?故在訪談中有此一問,以了解信徒心中主神王爺與客神王爺的差異。根據受訪者的說法,福海宮主神溫王負責廟內工作,請王而來駐蹕的客神王爺負責對外交涉;主神溫王比較文身,過於兇惡的妖魔鬼怪可交由客神王爺負責。另外,關於客神王爺的職責,受訪者花了很長篇幅在討論村人被其他王船抓走,可看出在信徒心中,請客神王爺向其他王船將被抓走的桶盤人要回,是信徒對客神王爺的重要期盼。
澎湖縣馬公市桶盤里福海宮歷任客神王爺(桶盤耆老口述)
此則口述主要在記敘福海宮歷次請迎送王的年代與客神王爺姓名,由口述可看出福海宮舉辦請送迎王儀式持續而穩定,其中有幾點值得注意之處:(一)請王必須有足夠的財力:村莊有能力才能請王,桶盤於民國48年(1959)首次請王,當年亦是福海宮戰後第一次重修落成,桶盤的經濟狀況應較先前好轉。(二)福海宮送王後會留祀客神王爺;民國48年(1959)的朱、李、池三府王爺送王後皆雕木質金身永祀廟中,另外,民國57年(1968)與100年(2011)送王皆有一尊千歲續任並升職,與下任千歲共同駐蹕於桶盤,客神王爺會續任,十分特殊。(三)文末有提到福海宮請迎送王的慣例是「來三去五、來五去三」,民國48年(1959),請朱、李、池三王;民國57年(1968),請金、李、宋、文、周五王;民國100年(2011),則是李、黃、呂三王。相傳宋府千歲民國57年(1968)已是第二任,宋府千歲第一任期難以符合「來三去五、來五去三」的慣例,但宋府千歲續任傳說在福海宮信仰十分重要,開啟送王後客神王爺續任的慣例。
主神王爺與客神王爺的關係(歐茂斌口述)
此口述出自於受訪者歐茂斌,男性,出生於民國51年(1962),高職肄業,於海軍馬公後勤支援指揮部退休,曾任北辰宮小法與法師長。主神王爺與客神王爺皆屬於王爺信仰中的一環,以受訪者角度而言,主神王爺與客神王爺的所扮演的角色有所不同。主神王爺的職掌主要是轄境內的保境安民,客神王爺奉玉皇大帝之命巡狩地方,擁有統管三界大權,負責處理社里與宮廟的對外交涉事務。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信徒在主神的庇佑之下,仍請求玉帝派遣代天巡狩的使者,期使上達天聽、下通地府,並舉媽祖與真武大帝的例子,表示擔心主神日理萬機而分身乏術,故需客神王爺來襄助,投射出信徒對於公權力的渴求,希冀直屬中央的權力與維持境內安定的充足力量。
客神王爺與其王船的禁忌(歐茂斌口述)
此口述出自於受訪者歐茂斌,男性,出生於民國51年(1962),高職肄業,於海軍馬公後勤支援指揮部退休,曾任北辰宮小法與法師長。受訪者一再陳述雖然現在神明比較慈悲了,但千歲(客神王爺)的形象仍是較鎮殿的主神王爺更為嚴厲與威武,故在千歲面前切勿怠慢。千歲的兵馬對地方可能存在著掠奪性,可能抓走牲畜或信徒,即取走生命之意,故信徒在千歲面前需謹慎恭敬。文澳地區曾流傳王船的兵馬造成村莊危害,文澳祖師爺親自出面驅逐王船,此類型傳說亦存在澎湖其他宮廟。
請王的方法(歐茂斌口述)
此口述出自於受訪者歐茂斌,男性,出生於民國51年(1962),高職肄業,於海軍馬公後勤支援指揮部退休,曾任北辰宮小法與法師長。請王除了客神王爺自己到來,也可以由信徒請求玉皇大帝指派客神王爺到地方駐蹕,但皆需得到主神王爺的同意。客神王爺表明欲停駐,信徒還需考量自身寺廟的人力與財力資源。故一次成功的請王,客神王爺的意願、玉皇大帝與主神王爺的允可,以及信徒的人力與財力,都須納入考量。(圖為李府大千歲,李府大千歲原為客神王爺,民國98年(2009)送王後,信徒請求留祀,而成為永駐王爺,陪祀於殿中)
澎湖縣長安里北辰宮的陪祀神明(歐茂斌口述)
此口述出自於受訪者歐茂斌,男性,出生於民國51年(1962),高職肄業,於海軍馬公後勤支援指揮部退休,曾任北辰宮小法與法師長。圖為北辰宮關都督,從受訪者所口述陪祀神明中,最特殊的是關都督與李府大千歲,兩位神明分別是前後兩次恭請的客神王爺,任期屆滿後信徒需辦理送王儀式,以恭送客神王爺回天庭繳旨,但因北辰宮信徒感念其貢獻,請求大千歲留祀,雕木質金身以永祀廟中。另外,北辰宮極具特殊性的「小孩頭家輪祀寶伯」的祭祀行為,也隨著醫藥發達,仰賴寶伯來庇佑小孩健康的需求降低,將寶伯請入納骨塔奉祀,「小孩頭家輪祀寶伯」也走入歷史。
火燒坪靈光殿〈靈光殿碑記〉
位於光榮里之靈光殿,俗稱「火燒坪宮」,其創立有過一則傳說,約在明末清初,火燒坪人在海邊發現三具溺水之屍首,將其埋葬在今靈光殿廟址處,此後凡居民有事求告皆十分靈驗,於是被尊稱為「諸靈公」。日治時期曾有村民8人商議替諸靈公雕塑金身後未果。昭和4年(1929)保正陳江成在家中成立鸞堂「化新社一善堂」,待諸靈公經玉帝一再擢升為王爺後,於昭和7年(1932)神明指示興廟時候已到,因此里民奔走集資,同年11月初2動土,12月初9落成﹖﹖﹖,新廟以「紫稜」為名,主祀朱府王爺,並有關聖帝君並肩鎮殿。至昭和9年(1934),廟方有感「紫稜殿」之名與其他角頭廟略顯突兀,便改為「靈光殿」,沿用迄今。此為馬公市火燒坪靈光殿碑記,於天運壬申年季冬之月念六日落成,碑記簡述靈光殿之來歷。
火燒坪靈光殿〈靈光殿重建落成碑記〉
位於光榮里之靈光殿,俗稱「火燒坪宮」,其創立有過一則傳說,約在明末清初,火燒坪人在海邊發現三具溺水之屍首,將其埋葬在今靈光殿廟址處,此後凡居民有事求告皆十分靈驗,於是被尊稱為「諸靈公」。日治時期曾有村民8人商議替諸靈公雕塑金身後未果。昭和4年(1929)保正陳江成在家中成立鸞堂「化新社一善堂」,待諸靈公經玉帝一再擢升為王爺後,於昭和7年(1932)神明指示興廟時候已到,因此里民奔走集資,新廟以「紫稜」為名,主祀朱府王爺,並有關聖帝君並肩鎮殿。至昭和9年(1934),廟方有感「紫稜殿」之名與其他角頭廟略顯突兀,便改為「靈光殿」,沿用迄今。此為〈靈光殿重建落成碑記〉。中華民國六十一年歲次壬子仲春之月吉旦,靈光殿重建委員會一同敬立。
火燒坪靈光殿「八方垂庇」匾
位於光榮里之靈光殿,俗稱「火燒坪宮」,其創立有過一則傳說,約在明末清初,火燒坪人在海邊發現三具溺水之屍首,將其埋葬在今靈光殿廟址處,此後凡居民有事求告皆十分靈驗,於是被尊稱為「諸靈公」。日治時期曾有村民8人商議替諸靈公雕塑金身後未果。昭和4年(1929)保正陳江成在家中成立鸞堂「化新社一善堂」,待諸靈公經玉帝一再擢升為王爺後,於昭和7年(1932)神明指示興廟時候已到,因此里民奔走集資,新廟以「紫稜」為名,主祀朱府王爺,並有關聖帝君並肩鎮殿。至昭和9年(1934),廟方有感「紫稜殿」之名與其他角頭廟略顯突兀,便改為「靈光殿」,沿用迄今。廟內有一「八方垂庇」匾,木質。上款「歲次壬申年季冬月吉旦」,下款「本鄉八家眾弟子仝敬酬」。
火燒坪靈光殿「美哉初基」匾
位於光榮里之靈光殿,俗稱「火燒坪宮」,宮廟位於馬公市光榮里文光路35巷7號。創立前因埋溺水屍後,居民有事求告皆十分靈驗,於是又被稱為「諸靈公」。諸靈公經玉帝一再擢升為王爺後,昭和7年(1932)時,神明指示興廟時候已到,因此里民奔走集資,新廟以「紫稜」為名。靈光殿主祀神明為朱府王爺,並有關聖帝君並肩鎮殿。至昭和9年(1934),廟方有感「紫稜殿」之名與其他角頭廟略顯突兀,便改為「靈光殿」,沿用迄今。廟內有一「美哉初基」匾,為昭和7年(1932)壬申落成祝頌。
火燒坪靈光殿聖旨牌
位於光榮里之靈光殿,俗稱「火燒坪宮」,其創立有過一則傳說,約在明末清初,火燒坪人在海邊發現三具溺水之屍首,將其埋葬在今靈光殿廟址處,此後凡居民有事求告皆十分靈驗,於是被尊稱為「諸靈公」。日治時期曾有村民8人商議替諸靈公雕塑金身後未果。昭和4年(1929)保正陳江成在家中成立鸞堂「化新社一善堂」,待諸靈公經玉帝一再擢升為王爺後,於昭和7年(1932)神明指示興廟時候已到,因此里民奔走集資,新廟以「紫稜」為名,主祀朱府王爺,並有關聖帝君並肩鎮殿。至昭和9年(1934),廟方有感「紫稜殿」之名與其他角頭廟略顯突兀,便改為「靈光殿」,沿用迄今。現有廟貌為民國61年(1972)建造落成,民國107年(2018)修復。此為靈光殿聖旨牌,下方有行台匾,顯示目前有代天巡狩駐蹕。
火燒坪靈光殿供桌
位於光榮里之靈光殿,俗稱「火燒坪宮」,其創立有過一則傳說,約在明末清初,火燒坪人在海邊發現三具溺水之屍首,將其埋葬在今靈光殿廟址處,此後凡居民有事求告皆十分靈驗,於是被尊稱為「諸靈公」。日治時期曾有村民8人商議替諸靈公雕塑金身後未果。昭和4年(1929)保正陳江成在家中成立鸞堂「化新社一善堂」,待諸靈公經玉帝一再擢升為王爺後,於昭和7年(1932)神明指示興廟時候已到,因此里民奔走集資,新廟以「紫稜」為名,主祀朱府王爺,並有關聖帝君並肩鎮殿。至昭和9年(1934),廟方有感「紫稜殿」之名與其他角頭廟略顯突兀,便改為「靈光殿」,沿用迄今。現有廟貌為民國61年(1972)建造落成,民國107年(2018)修復。此為靈光殿供桌,木質,正面上方以篆刻陽刻靈光殿三字。左右落款的劍帶方面,上聯為「民國五十九年歲次庚戌菊秋之月吉旦」;下聯為「弟子蔡嘉生、胡榮豐、陳光雄、孫仲篪、徐東昇、孫清淮、鄭心德、陳清溢、陳清坤、陳清泰仝敬献」。
火燒坪靈光殿鸞筆
位於光榮里之靈光殿,俗稱「火燒坪宮」,其創立有過一則傳說,約在明末清初,火燒坪人在海邊發現三具溺水之屍首,將其埋葬在今靈光殿廟址處,此後凡居民有事求告皆十分靈驗,於是被尊稱為「諸靈公」。日治時期曾有村民8人商議替諸靈公雕塑金身後未果。昭和4年(1929)保正陳江成在家中成立鸞堂「化新社一善堂」,待諸靈公經玉帝一再擢升為王爺後,於昭和7年(1932)神明指示興廟時候已到,因此里民奔走集資,新廟以「紫稜」為名,主祀朱府王爺,並有關聖帝君並肩鎮殿。至昭和9年(1934),廟方有感「紫稜殿」之名與其他角頭廟略顯突兀,便改為「靈光殿」,沿用迄今。現有廟貌為民國61年(1972)建造落成,民國107年(2018)修復。靈光殿昔日設有鸞堂「集善堂」,此為寺廟中珍藏昔日鸞堂所用的鸞筆,由林錦鑾總幹事提供。
靈光殿慈善會舉辦重陽敬老聯誼茶會
《建國日報》民國68年11月5日:◎靈光殿慈善會舉辦重陽敬老聯誼茶會●今邀光明光榮兩里老人參加,會中將頒贈優秀學生獎學金【本報訊】馬公光榮里靈光殿慈善會定今日上午十時,在該會舉辦重陽節敬老聯誼茶會及贈發優秀學生獎學金,將由慈善會理事長胡來順主持。敬老聯誼茶會,將邀請光榮、光明兩里老人八十人參加,將致贈禮物及摸彩等多項活動。贈發光榮、光明兩里的優秀學生獎學金名單如下: 大學兩名:劉啟福、黃長銘,每名六百元。 高中兩名:謝守吉、陳明宗,每名四百元。 國中七名:秦月貞、陳月霞、胡梅玉、顏耀輝、胡生彬、趙培東、蔡秀貞,每名三百元。 據理事長胡來順表示,明年名額及金額將提高,希光榮、光明兩里學生踴躍申請。
光明里靈光殿落成紀念 (民國59年)
位於光榮里之靈光殿,俗稱「火燒坪宮」,其創立有過一則傳說,約在明末清初,火燒坪人在海邊發現三具溺水之屍首,將其埋葬在今靈光殿廟址處,此後凡居民有事求告皆十分靈驗,於是被尊稱為「諸靈公」。日治時期曾有村民8人商議替諸靈公雕塑金身後未果。昭和4年(1929)保正陳江成在家中成立鸞堂「化新社一善堂」,待諸靈公經玉帝一再擢升為王爺後,於昭和7年(1932)神明指示興廟時候已到,因此里民奔走集資,新廟以「紫稜」為名,主祀朱府王爺,並有關聖帝君並肩鎮殿。至昭和9年(1934),廟方有感「紫稜殿」之名與其他角頭廟略顯突兀,便改為「靈光殿」,沿用迄今。此為其前次重建〈光明里靈光殿落成紀念〉之合照,影像由靈光殿管理委員會總幹事林錦鑾小姐提供,照片下方題名「光明里靈光殿落成紀念,歲次庚戌年九月十三日」,照片時間為民國59年(1970)所攝。由題名可知本廟舊地名為火燒坪,國府接收後行政區域重劃,雖廟宇介於馬公市光明里、光榮里之間,但行政區域及地址均歸屬於馬公市光明里。
靈光殿宮廟大印
位於光榮里之靈光殿,俗稱「火燒坪宮」,其創立有過一則傳說,約在明末清初,火燒坪人在海邊發現三具溺水之屍首,將其埋葬在今靈光殿廟址處,此後凡居民有事求告皆十分靈驗,於是被尊稱為「諸靈公」。日治時期曾有村民8人商議替諸靈公雕塑金身後未果。昭和4年(1929)保正陳江成在家中成立鸞堂「化新社一善堂」,待諸靈公經玉帝一再擢升為王爺後,於昭和7年(1932)神明指示興廟時候已到,因此里民奔走集資,新廟以「紫稜」為名,主祀朱府王爺,並有關聖帝君並肩鎮殿。至昭和9年(1934),廟方有感「紫稜殿」之名與其他角頭廟略顯突兀,便改為「靈光殿」,沿用迄今。此圖為靈光殿內所藏的宮廟大印。
北辰宮朱府王爺靈驗事蹟
澎湖縣馬公市北辰宮法師長口述指出,當年他母親因為糖尿病需要動手術截肢(大腿),在出發前往高雄醫院手術前,特別前來北辰宮跟朱府王爺稟告,請朱府王爺庇佑手術順利平安。後來在手術進行完成後,護士小姐問跟隨在等候區的家屬(法師長)說:「很奇怪耶,手術期間門口一直有個穿著古裝的人坐在門口」。法師長一聽,便知道是朱府王爺親自坐鎮守護,醫院裡經常會有不乾淨的他界眾生,有神明在也就不敢靠近,因此他母親的手術也就非常順利,術後的復原也很好。
北辰宮朱府王爺與菜園東安宮朱府王爺聯手接炸彈護民傳說
此傳說節錄自歐佩怡,《澎湖的王爺信仰及其傳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5),頁114。此傳說由菜園里東安宮法師長黃再築口述,主要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轟炸澎湖時,北辰宮朱府王爺與東安宮朱府王爺攜手接炸彈以護佑里民,此傳說至今仍流傳於菜園里鄉里間。「神明接炸彈」是臺灣民間傳說中常見的主題,在澎湖亦頗為常見,屬於神明顯聖保境安民的傳說類型。此傳說記錄了菜園里居民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轟炸的集體記憶,亦反應出菜園里東安宮與北辰宮深厚的交陪關係,兩廟至今仍以「至交」相稱。
北辰宮朱府王爺坐鎮手術室以防鬼魅奪信徒生命之傳說
此傳說節錄於歐佩怡,《澎湖的王爺信仰及其傳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5),頁133。馬公長安里北辰宮法師長陳瑞便講述其親身經歷,認為他母親手術進行期間,護士所目擊身穿官服的男子,應是北辰宮主神朱府王爺親自鎮守以防鬼魅入侵,此傳說仍流傳於北辰宮的信徒之間。神明為信徒醫病救命是常見民間傳說的主題,神明在信徒面臨生命重大關卡時,顯聖為其消災解難。原屬於個人的感應經驗,透過信徒轉述而持續在信徒間流傳,而成為維繫信仰熱誠的要素之一。
海靈殿蘇府王爺符水除瘟與佈瘟懲貪官之傳說
此傳說節錄於歐佩怡,《澎湖的王爺信仰及其傳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5),頁116。由復興里海靈殿委員洪銅燈先生所講述主神蘇府王爺的顯聖傳說,傳說中蘇府王爺可以為信徒除瘟,亦能佈瘟懲治貪官,顯示蘇府王爺有控制瘟疫的能力。王爺信仰中,王爺被視為常與瘟疫有關的神明,故除瘟與佈瘟是王爺信仰中常見的傳說類型。另外,蘇府王爺利用瘟疫懲治貪官為民除害,亦符合王爺在信徒心中代天巡狩四方、監察地方善惡的神明形象。
馬公北甲北辰宮的歷史與澎湖廳的建設許可報告
北辰宮又稱為北甲宮,位於馬公市長安里中正路七巷四號,自建廟後,主祀神祇為朱府王爺。馬公北甲北辰宮肇建於1899年,根據北辰宮的相關文獻及碑記記載,北辰宮的前身為北甲鄉紳黃濟時創立於1860年左右之神明會,該會以朱府王爺為主神,王爺金身是黃濟時等人因感念神恩而雕塑。庚子年(1900) <北辰宮落成碑記>言「……塑余像者僅只二十二家享爾,祀者不覺四十餘載。時未有廟堂,年年過家越宅……。」1899年(己亥),在北甲居民、媽宮郊商等合力下,於總鎮署西側卜地建廟,1900年完工。照片中的為完工同年(1900)年8月20日澎湖廳廳長高津慎的<廟宇建設許可報告>,該報告明確記載北辰宮主神為朱府王爺。
溫府王爺遶境
此照片拍攝地點為澎湖縣西嶼鄉小門村,照片中可見村民抬著轎子進行繞境的活動。此繞境全村最重要的祭典,為每年的農曆六月十三日舉辦在上午九點多,村民會一同繞境,並且在家門前焚香放鞭炮。繞境會經過村內的五個東西南北中營頭,其為王爺兵馬之所在地,事實上也代表著村落的邊界以及防衛的範圍。 依據轎子的形式判斷,此轎應該為溫主公(溫府王爺)的轎子。在繞境時會有三個轎子一同繞境,分別為溫主公、太子爺以及佛祖,村民在一旁敲鑼打鼓,一同走完全程。
竹灣大義宮分香
此照片為澎湖縣西嶼鄉竹灣村的地區信仰中心—大義宮。1939年(昭和14年、民國28年),溫府二千歲東巡台灣,受到旅高的大義弟子挽留,但溫府二千歲因爲代天巡狩之職,無法接受弟子的挽留,經溫府二千歲向-溫府大千歲稟示後,乃擇由溫府三千歲接任。溫府三千歲神威顯赫、香火鼎盛,溫府三千歲有感人神充滿恩懷而信心十足,與義結兄弟溫府二千歲、柳府千歲共享萬年煙火,庇佑子民。 1991年(民國80年),溫府二千歲則於高雄市鼓山區壽山山腳下開始興建坐北朝南的廟宇,並於1995(民國84年)舉行入火安座大典,並恭請竹灣村大義宮文衡聖帝鎮座,並還有配祀:湄洲三奶、李府王爺、李府夫人、註生娘娘、福德正神、中壇元帥等。
1980年代竹灣大義宮
此兩張照片大約拍攝於1983年(民國72年)以後幾年內的澎湖縣西嶼鄉竹灣村大義宮,分別為廟宇的正面與廟埕廣場。據提供者蔡丙戊先生口述,這批照片為1980年代(民國70年代)中期大義宮於竹灣村內遶境活動時所隨行拍攝,從繞境隊伍的穿著來看,時序上應該是寒冷的秋冬季節。 竹灣大義宮為竹灣村信仰中心,約於西元1862年(清同治1年)於現地建廟,照片的廟貌就是1983年(民國72年)重新修建後不久所拍攝;但是照片中大義宮的廟體在今日已經轉變為琉璃瓦、雕花重新上金色漆,廟前兩尊巨大銅製門神與廟埕的赤兔馬銅像也都變成金黃色,形貌不再古樸。
小門村溫主公誕辰遶境
此為兩張澎湖縣西嶼鄉小門村溫府王爺誕辰的繞境側照,拍攝於西元2010年(民國99年)農曆6月13日。照片中可見行經村內沿海道路時,眾人扛著神轎,歡喜熱鬧地一路跟隨溫府王爺在整座小門嶼繞境巡視。 溫府王爺即為溫主公,是小門村震義宮的主祀神明。震義宮的溫主公過去由竹灣大義宮分靈至小門,接受當地居民的供奉與崇敬,為小門信仰之核心。此一分香關係,部分受到小門村民其中一支來自竹灣之影響,部分也受小門與竹灣村民多年來有通婚聯姻關係的影響。 農曆6月13日對小門人來說是熱鬧的日子,除了溫府王爺誕辰的神轎繞境外,也會於當天祭拜太子爺。這是由小門震義宮出轎,選出四名年紀尚幼的少年扛小轎,接受居民奉酒,以及扛轎潦入震義宮前的海水,據當地耆老講述,這是為了讓太子爺消暑,體現出小門宮廟信仰中特別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