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 鄭承榆

時間: 2013/9/29 上午 12:00:00

關鍵字: 公廟;文澳;城隍廟;宮廟文物民俗與生活記憶;馬公市;澎湖民間信仰;澎湖縣;鄭承榆

  文澳城隍廟(臺灣話:Bûn-ò Sîng-hông-biō),其正式名稱為閤澎文澳城隍廟,是澎湖縣定古蹟;主祀城隍爺,為澎湖地區最初的城隍廟,其歷史更悠久於市區的媽宮城隍廟。   澎湖行政中心最初位於文澳(舊稱暗澳),1727年(雍正5年)裁撤澎湖巡檢司後,於隔年改制澎湖海防糧捕廳、設通判,文澳城隍廟應建於署衙門旁,其確切設立時間不詳;但根據〈媽宮城隍廟殘碑〉內容記述,在1730年(雍正8年)便有城隍爺的祭祀活動紀錄,故而推斷其設立時間不會晚於1730年(雍正8年)。   1765年(乾隆30年)的澎湖通判胡建偉於《澎湖紀略》中曾云:「澎湖城隍廟在廳署之東,規模狹隘,不足以展敬,實限於地也。」這是文澳城隍廟首次出現在文獻的紀載中。因此1777年(乾隆42年)的澎湖通判謝維祺以文澳城隍廟規格狹隘為由提倡新建廟宇於媽宮社(今馬公市)。   文澳城隍廟歷經多次修建,古物所剩無多,目前尚存澎湖唯一皇帝御賜匾額「功存捍衛」;城隍爺主神龕兩側刻有木製楹聯,上聯:「為善必昌,為善不昌,祖上必有餘殃,殃盡必昌。」下聯:「為惡必滅,為惡不滅,祖上必有餘德,德盡必滅。」若仔細鑽研,便能理其中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