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竹灣大義宮

創作者: 鄭承榆

時間: 2018/6/30 上午 12:00:00

關鍵字: 竹灣大義宮;宮廟文物民俗與生活記憶;馬公市;澎湖民間信仰;澎湖縣;鄭承榆

竹灣大義宮,古稱納宮、四合宮或三合宮,主祀文衡帝君關公,開基溫府王爺、天上聖母,法師流派為「普庵派」。 大義宮歷史最初追溯至明朝末年,當時興建在西嶼鄉東北臨港處,因內灣海水平靜,港灣東北有丘陵做屏障,且竹林叢生、生機盎然,金門的先民稱作「竹篙灣」(Tik-ko-uan,竹灣村舊名)並長久定居。1862年(同治元年)與鄰近村落合蓋廟宇,時稱「納宮」,即大義宮前身,併做橫礁、合界與小門的公廟,稱「四合宮」。後因橫礁、合界、小門居民有感竹篙灣路途遙遠,便於自家村落起建宮廟,竹篙灣公廟也自行獨立,1931年(昭和6年)遷建今址,當時主祀神明為溫府千歲。1944年(昭和19年)擴建廟宇,增祀文衡聖帝關公,奉為主神,改稱「大義宮」。 1973年(民國62年)竹灣大義宮重建廟身,1983年(民國72年)竣工,不僅在大義宮前雕作關公坐騎赤兔馬及其馬伕像,並在門口左右兩側豎立關平、周倉雕像,外觀巍然闕偉。 1986年(民國75年),廟方興建蓮花洞,布滿珊瑚蓮花等奇石、鯨魚骨的裝飾並於殿內地下室飼養綠蠵龜、赤蠵龜、玳瑁等,是全臺灣唯一合法飼養海龜的廟宇,不料卻引起動保團體「虐待動物」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