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灣記事》掘草剉柴

創作者: 竹灣國民小學

時間: 1999/7/1 上午 12:00:00

關鍵字: 竹灣;竹灣國小;鄉土教材;澎湖;澎湖地方文獻;澎湖百年國小

本篇出自於澎湖縣西嶼鄉竹灣國民小學的鄉土教材《竹灣記事》,主要為介紹早期竹灣村村民掘草和砍柴的事情。由於早期都是在大灶煮飯、煮豬食,都需要用到燃料,因此村民們每天會上山砍柴、掘草來當燃料。大家通常會在凌晨兩三點就出門去掘草,主要是怕草被人掘光,但由於這時間天都還很黑,大家只好憑感覺,用手摸索。有時在田埂旁,有時在大溝邊,只要有一點點草的地方就會趕快去掘,而掘的草大多是蜈蚣草(狗牙根)、草棕仔(馬尼拉芝)。掘草的工具大多為耙子、畚箕、扁擔…等。除了掘草外,到了八九月時,大家就會開始砍柴,其中的銀合歡為主要燃料,先把砍好的柴晒乾,之後堆放在火灰窟上,同時也讓火灰窟的肥力比較不易喪失。有時還需要撿柴屑(銀合歡的落葉、小枝)、打柴木(打銀合歡的枝節)、掘柴頭(挖掉整棵銀合歡的樹頭),總之,幾乎整棵銀合歡都可以用來當柴火。 另外,把牛糞放進牛糞窟裡加水,用腳踩,捏成一糰後,再裹上花生殼,做成牛糞餅貼在牆上,等乾了就收回來,也是重要燃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