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與節孝:澎湖的傳統女性形象(二)

創作者: 許玉河

時間: 2019/10/11 上午 12:00:00

關鍵字: 形象;婦女;勞動;傳統女性;節孝;澎湖

道光11年(1831),澎湖大旱、又逢風災,造成全澎湖的大饑荒、民生困苦。翌年春天,興泉永道周凱抵澎撫恤,當時的澎湖廩生蔡廷蘭寫了一首<請急賑歌>給周凱,請其解澎湖燃眉之急。<請急賑歌>中以一位「鄰婦」來表達澎湖的災情的慘重:炊煙卓午飛,乞火聞臨婦。涕淚謂予言:恨死乃獨後。居有屋數椽,種無田半畝。夫婿去年秋,東渡糊其口。高堂留衰翁,窮餓苦相守。夫亡訃忽傳,翁老愁難受。一夕歸黃泉,半文索烏有。嫁女來喪夫,鬻兒來葬舅。家口餘零丁,幼兒尚褓負。吞聲撫遺孤,飲泣謀升斗。朝朝掇海菜,采采不盈手。菜少煮加湯,菜熟兒呼母;兒飽母忍飢,母死兒不久。爾慘竟至斯,誰為任其咎?可憐一方民,如此計八九。恩賑曾幾多,可能活命否?救荒如拯溺,急需援以手。詩中的「鄰婦」,其丈夫東渡台灣,竟客死他鄉。公公又因太過傷心也跟著過世。窮苦困頓的她,只好嫁女賣子來籌措喪葬費。不僅如此,這位寡婦有一子尚在強褓之中,冬天到了,沒有食物可食,她只好到海邊採集海菜維生。而澎湖大飢,大多數人也都到海邊採海菜,這位寡婦又要照顧幼兒,採集到的海菜數量也隨著減少,生活的壓力,可想而知。這些堅苦卓絕的女性,也因此成為史書歌詠的對象。